主页 > imtoken浏览器可以下载 > 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及应对| 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系列三

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及应对| 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系列三

imtoken浏览器可以下载 2023-02-13 07:37:05

气候变化将对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在相关国际机构和主要央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气候变化风险的类型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梳理相关政策应对工具,总结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

一、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自然灾害、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现象不仅影响生态环境,也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总体来看,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两类。 一是实体风险,指极端天气(干旱、洪水、飓风等)和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降水变化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其中,极端天气的影响偏中短期,全球变暖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偏中长期。 二是转型风险,是指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转型,碳排放等相关政策突然收紧或技术创新导致高碳资产和财务损失重新定价的风险。经济。 转型风险将带来短期到长期的影响。 这两类风险都会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影响。

从微观层面看,气候变化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一是信用风险。 更高的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将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导致企业利润和偿债能力下降,增加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二是市场风险。 碳排放价格上升会导致高碳行业股价下跌,对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包括大量碳密集型资产和随之而来的流动性风险。

三是经营风险。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和投资损失或金融机构业务中断,保险机构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灾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将面临损失。

四是流动性风险。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部分资产的流动性下降,金融机构也可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难以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比特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最终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从宏观角度看,气候变化将对金融体系产生全面影响。 气候变化对单个金融机构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对金融体系产生更复杂的风险反应。

一是可能会提高更多资产的风险溢价,推高部分资产的价格。 例如,过去十几年,与灾害风险挂钩的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风险溢价有所上升,但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会削弱此类风险配置机制的作用。

二是气候变化引发的市场风险可能具有顺周期性。 由于各类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可能存在相似性,环境风险一旦实现,资产价格可能上涨,可能同时影响不同的金融机构,具有顺周期性,导致金融风险集中爆发。

三是气候变化风险引发的银行信贷和保险业务收缩有自我强化趋势。 气候风险可能导致大量资产重估,银行、保险等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意愿降低,但大规模的环境风险是否会触发这样的反馈机制尚不确定金融系统。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气候风险可能通过影响主权信用评级、跨境渠道、连锁反应、影响不均等渠道影响金融体系。

首先,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主权信用评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应对不力可能对一国财政收入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主权信用评级下降,影响该国债务成本和举债能力,以及引发金融风险。 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公共财政的影响更为明显。

其次,气候风险可能通过跨境渠道影响金融稳定。 当环境风险发生时,资产风险溢价可能发生共振,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可能面临不同地区的环境风险敞口。 同时,环境脆弱的国家更容易受到跨境风险的影响。 例如,非洲和拉美的借款国在遇到环境风险时可能面临外资大规模撤离,这将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三,实体风险和转型风险造成的损失转移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当气候变化对交易一方造成损害时,可能会引发实体风险和转移风险造成的损失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摊。 例如,如果受损主体购买了责任保险,气候变化的影响就会传递给保险公司,导致保险公司倒闭或陷入困境,这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连锁反应。

四是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的影响不均,可能加剧风险。 例如,亚非新兴市场易受气候风险影响,灾后恢复难度较大。 房地产等企业的价值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损害,这可能导致人员和资金的无序流动,甚至地缘政治紧张,导致更大的金融风险。

2.政策应对工具

根据这项研究,有许多政策工具可供选择以应对气候变化。 除了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工具外,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国际上讨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金融政策工具有两类,即绿色量化宽松政策和审慎政策工具。

(一)绿色量化宽松(Green QE)

目前讨论较多的是绿色量化宽松,即央行在资产购买计划中增持绿色债券或减持高碳债券,以引导市场资金更多地投资于绿色债券。 央行实施绿色QE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填补绿色投资缺口,实现推动低碳转型的目标。 不过,绿色QE的思路是有争议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绿色QE是否超出了央行的职能范围。

反对者认为,应对气候变化超出了中央银行的职责范围。 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和欧洲央行执行董事伊夫·默施认为,量化宽松是一种临时货币政策工具,旨在在负利率环境下提振经济。 实施绿色QE可能会使央行负担过重,超出维持物价稳定的基本职能。

支持者指出比特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央行的职能范围可以灵活解释。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阿代尔·特纳、欧洲央行前市场业务负责人弗朗西斯科·帕帕迪亚以及欧洲多家环保组织和智库专家认为,央行的职能还包括维护金融稳定。 该风险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央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并未超出其职能范围。

二是绿色QE是否会违反“市场中立”原则。

反对者认为绿色QE会造成市场扭曲。 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表示,央行在资产购买中不应直接向绿色债券倾斜,而应坚持“市场中立”原则,避免干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如果增持绿色债券,或将高碳企业排除在资产购买之外,不仅违反“市场中立”原则,还会扭曲市场,影响债券价格发现机制,影响合法性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支持者认为,当前的量化宽松政策在实践中已经向高​​碳排放企业倾斜,这种倾向应该得到纠正。 研究显示,石化、煤电等高碳行业企业债券由于评级高、发行规模大,更容易被纳入央行资产购买范畴,而绿色企业债券往往难以被纳入央行资产购买范畴。由于规模小和收视率低而被选中。 欧洲央行购买的公司债券中,62%属于制造业和电力公司。

市场机构假设实施绿色量化宽松政策有两个主要的可行方案。 首先,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ESG)纳入合格资产筛选标准,有助于将更多绿色企业债券和支持经济低碳转型的债券纳入央行资产购买计划。 二是不再购买高碳企业债,以免向市场发出错误信号。 此举可能会导致高碳企业债券利差加大,但由于高碳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债券融资比例较低,整体影响并不显着。 学者建议英国央行应将高碳企业债券排除在应对疫情的资产购买之外。

(二)审慎政策工具

国际清算银行(BIS)、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开展了审慎管理工具研究,可用于应对气候变化,重点方向包括调整绿色信贷资产风险权重、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等。

1.调整绿色信贷资产风险权重。

BIS、NGFS等提出调整巴塞尔协议III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下绿色信贷资产的风险权重。 一是利用资本充足率(CAR)、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等流动性监管指标,在计算中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或提高高碳资产的风险权重,以鼓励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效应。 二是利用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即在高碳信贷业务增长的周期内计提银行的缓冲资本,以确保在高碳信贷业务违约时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经济低碳转型,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弥补损失。

实践中,尚无央行下调绿色信贷风险权重。 首先,监管要求将某类资产的风险权重与资产风险挂钩,但绿色信贷的违约风险是否显着低于整体信用违约率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其次,除中国和欧盟外,其他国家尚未正式出台绿色金融分类标准,也未明确绿色信贷的范围。 如果仓促下调绿色信贷的风险权重,可能会导致其他信贷资产借机“洗绿”风险。

部分金融机构开始探索调整自身绿色资产风险权重。 Natixis于2017年提出设立“绿色权重因子”,并于2019年9月正式推出,成为全球首家调整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的银行。 该行制定了七级绿色评级体系,根据评价结果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提高棕色(即高碳或污染)资产的风险权重,强化绿色资产配置,并减少对棕色项目的财政支持。 通过调整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Natixis的绿色信用风险资产将减少50%,棕色信用风险资产将增加24%。 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有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信贷风险。

部分央行还出台了其他宏观审慎政策支持绿色信贷发展。 黎巴嫩央行根据银行绿色信贷情况设置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 巴西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将环境风险纳入其治理框架,并在计算资本需求时评估和解释如何覆盖环境风险敞口。 孟加拉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将至少5%的信贷业务投资于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

2.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BIS、NGFS等提出在巴塞尔协议III的第二个支柱“外部监管”下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通过衡量不同程度的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可以评估气候风险对经济和金融体系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央行提前准备和运用货币政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一些金融监管机构通过系统地进行气候和环境风险分析并发布分析结果,在行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例如,英国央行计划从 2021 年开始测试英国大型银行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适应能力。荷兰央行对 86 家总资产管理规模为 2.3 万亿欧元的国内金融机构进行了压力测试,确认低碳转型的风险将使金融机构蒙受更大损失。 欧洲央行将通过抵押框架等渠道评估气候风险对自身风险管理的影响,同时研究评估银行应对气候风险的可行方法。

此外,针对微观风险,NGFS开始推广使用环境风险分析(ERA),为金融机构评估环境风险提供有效工具。 主要包括四个步骤:识别风险、估计暴露、评估损失和缓解风险 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提高环境风险意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各国应结合自身国情,尽快着手应对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在明确绿色信贷标准的基础上,可考虑降低绿色信贷风险权重,鼓励绿色信贷发行,适当允许金融机构接受碳排放权作为信用抵押品。 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工具。 它为经济活动提供直接支持,并以此作为政策信号,鼓励更多资金支持绿色经济活动。